《科创板日报》4月14日讯据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
至此,该台发动机累计完成15次重复试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方面表示,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基础。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指从地面起飞完成预定发射任务后,全部或部分返回并安全着陆,经过检修维护与燃料加注,可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
区别于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可复用火箭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运载器一次性使用后抛弃昂贵的箭体、发动机及电气设备造成的浪费, 通过多次使用分摊费用来降低运载器的生产与发射成本,是降低空间运输费用的重要手段。
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前提是研制成功可重复使用的发动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表示,该型发动机作为后续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主动力,具有综合性能高、拓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特点。与此同时,研制人员也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试车等方面深入研究,推动我国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
可复用火箭研制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可复用火箭研制喜报频传。
今年1月27日,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
1月19日,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垂直返回技术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去年12月,我国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政策也大力支持可复用火箭的发展,北京、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出台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相关行动计划或配套政策。
以上海和北京为例,上海力求打造“上海箭、上海星”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年制造能力;北京方面,预计到到202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
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23年中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为112.1亿元,到2027年中国火箭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元,2023-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整体市场规模较2023年将实现倍数增长。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中国航天预计发射任务创新纪录,预计发射数较2023年实际值增长49%,星座组网建设有望加速。具体到产业链层面,该机构建议关注火箭和卫星制造、地面设备端、卫星运营和应用端企业,包括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总装、运营环节企业;国博电子、臻镭科技、铖昌科技、航天电子、上海瀚讯等卫星载荷环节企业以及海格通信、航天宏图等地面设备、应用环节企业。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