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19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在陆家嘴论坛中,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短期内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权威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金融总量数据“挤水分”出现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更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近期M1增速连续下行,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中指出,研究对M1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可以纳入,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真实情况。专家表示,我国M1增速下行是资金流向出现变化。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原来企业活期存款会更多以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体现。各国货币统计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能更加真实地将本来漏损的资金反映出现。
金融数据“挤水分”,有利于提升资金效率
潘功胜在此次陆家嘴论坛中表示,未来要继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
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上,美、欧、日央行在上世纪80-90年代都曾出现过金融脱媒加速,数量目标可控性、可测性及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下降的过程,并逐步淡化数量中介目标,转向价格型调控。
权威人士表示,金融数据放缓是自然的,要防止人为追求“虚胖”。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M2、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总量规模已经很大,但存量效率不高,在这个基础上,长期保持高增速和“同比多增”本身是不现实的,也不匹配经济规模。近期对“资金空转”套利的规范,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近期有两家大型企业在存款利率(3%左右)下降后,分别提前偿还了78亿元和50亿元银行贷款(利率在2.5%左右)。此外,整治手工补息后,也有更多企业将闲置存款用于支付上下游企业货款,盘活存量资金。某大型企业在银行的协定存款下降了40亿元,用于支付上下游企业货款。
“客观上也要看到,企业以存款偿还贷款,会导致存款、贷款同时减少,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信贷等同步减少。但除了企业减少了些利息收入,银行减少了些利息支出,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受到实质影响”,专家表示,大型企业占用上下游中小企业资金来存入银行的行为减少后,回收资金的中小企业不需要再找银行贷款或偿还了银行贷款,虽然存贷款等金融数据出现相应减少,但上、下游链条所涉企业相互之间的客户关系更为稳固了,实际上更符合上下游企业的诉求。
此外,融资需求多元化发展也会影响货币信贷的增长。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在存量中占比较大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旧动能信贷需求逐步下降,以高技术制造业、轻资产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占比逐步上升。专家指出,这些新动能的信贷需求和融资结构具有新特点,突出表现为对信贷依赖度低、对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运用更多,支撑同样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垒”上与过去同样多的信贷资源。
M1增速下行,钱去哪里了?
数据显示,4月末,M1余额66.01万亿元,同比下降1.4%;5月末,M1余额为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M1增速下行,受多种因素影响,是资金流向出现变化,不是说“钱”就完全没了。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的影响持续体现,原来的企业活期存款中,大部分是房企和地方融资平台现金流,这一块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动能的逐步切换,会更多地转以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体现。
据介绍,我国M1的统计口径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国外有较大不同。从国外通行统计规则看,美国和日本的M1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而我国因为居民早期使用存折持有活期存款,而存折需要先转换为现金才能支付,因此未将个人活期存款等纳入M1统计。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与M1类似但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资金还包括:企业活期存款、现金管理类产品、现金管理类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这三类资金都具有类似M1的特征。若将以上三类资金纳入,4月M1增速大概在0.6%-1.1%之间,没有那么低。
今日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我国M1统计口径是在30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了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统计的完善也是为了更好地解释资金流向。统计和实际经济活动变化密切相关,各国货币统计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能更加真实地将本来漏损的资金反映出现”,专家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创新日益发展,金融支付便利化明显提升,企业活期存款与其他类型存款以及资金的流动转换也更快,以前很多资金被认为流动性层次不够,现在也有实质性的提升。此外,最近债市分流、手工补息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加大,M1中的企业活期存款跑到理财、定期的情况明显增多。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某企业在银行的13.3亿元存款,在手工补息叫停后,5月起陆续转为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某保险公司在银行的40亿元存款在停止手工补息后,投向银行间市场获取理财收益。
“这些‘钱’实际上一直都在,并没有因为M1的下降而减少;从整个货币供应的统计看,货币总量也还是持续增加的”,专家表示。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