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8日讯(记者 张屹鹏)短短不到十天内,自主品牌技术输出的消息接连出现,传统中外合资模式亦在悄然“转型”。
6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其中,最重磅的莫过于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协议。根据规划,预计自2026年起至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
“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电动化战略,并已制定明确的路线图。”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直言,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充满活力、竞争激烈,持续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组合的电动化发展,对大众集团意义重大。
不同于此前小鹏与大众、零跑与Stellantis等合作模式,此次上汽大众签署系列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实则为传统合资模式的一次迭代,中德双方将在技术方面共同赋能新产品。“(五款新车)不会完全使用上汽的技术,而是上汽、大众两边的技术都会使用。”有上汽大众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
这是一个多月来,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达成的第二个重要技术合作。5月20日,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宣布启动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全新智能数字平台的生产基地也同步启动更新换代,新车将于2025年下线。
无独有偶,6月19日,奇瑞与捷豹路虎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授权奇瑞捷豹路虎在其推出的一系列电动产品上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而该品牌下的新车型将采用奇瑞电动化平台打造。
“这次合作的主体是合资公司,用双方资源共同去做产品。”有奇瑞捷豹路虎内部人士表示,这和以往捷豹路虎的电动产品以及奇瑞的电动是相区隔的。
接连诞生的中外资车企间的战略合作,被业界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新合作模式”。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9.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7%,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8.0%。
“降低价格已非自主品牌抢占合资品牌市场的唯一方式,如今的很多自主品牌已在智能化、电动化、性价比、设计、服务等方面全面超越合资品牌。”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合资品牌面临的局面已非常不利,借助自主品牌技术实力反哺合资品牌发展,已渐成主流趋势。
来源:财联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