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动态 >

7月金融数据出炉 金融数据还在“挤水分”吗?票据融资增多如何看?有效融资需求是否充足?专家解读来了!

导读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 王宏)今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七月净投放现金5396亿元。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

此外,数据显示,资管产品募集增速较快,7月末同比增长10.3%,较大程度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综合看,今年以来,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专家今日表示,短期看,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仍有影响。但“挤水分”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真更实,且有利于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其强调,目前看,金融数据已基本稳定,保持合理增长。

金融数据还在“挤水分”吗?

近月来,M1增速持续回落。专家坦言,短期看,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仍会产生影响。部分虚增的存贷款挤掉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尤其是考虑到前期企业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过手工补息获取了相对高些的收益,这些行为规范后,企业活期存款出现下降,有些还在逐步向理财转化,这方面的影响会持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持续回落。

但该专家强调,“挤水分”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真更实。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企业贷款后直接转化为存款,并没有拉动投资及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规范后,存款收益和预期投资回报率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资金腾挪出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未来会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某制药企业反映,在规范手工补息后,该企业将存在某大行2亿元存款提取出来用于新建生产车间、购买相关设备以扩大再生产。

同时,“挤水分”有利于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认为,金融数据“挤水分”也有助于解开企业账款拖欠“连环套”,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更好满足经营主体有效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水平。某纸制品制造企业在无法获取对公存款高额补息后,从开户银行转走400万元,用于支付拖欠上游企业的账款。

票据融资增多如何看?

贷款方面,7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1-7月,各项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946亿元。

市场关注7月新增贷款中票据增长较多,对此,专家表示,应当看到,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

“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时,银行短期内要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而项目储备不足,通过加大票据直贴、转贴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对企业也实实在在地提供了资金支持。”上述专家也提到,随着票据利率下行,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可以激发融资需求。

有效融资需求是否仍然不足?

从信贷流向看,央行数据显示,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在专家看来,金融数据呈现出新特点,且很大程度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反映到信贷数据上是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补不上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也将回升。业内专家认为,前期政策效果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复苏回升。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来源:财联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