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动态 >

评级行业大变化!债项评级量下降,主体评级增幅近100%,评级新规显效

导读 财联社8月15日讯(编辑 李响)昨日,交易商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通...

财联社8月15日讯(编辑 李响)昨日,交易商协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通报显示,二季度,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2626只,同比下降8.25%,环比增长16.92%;共承揽主体评级2671家,同比增长45.72%,环比增长94.96%。评级新规出台三年后的当下,取消债项强制评级的影响日益显现,评级机构也在谋求加速转型。

分机构看,2024年第二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排名靠前的是中诚信国际与联合资信,业务量占比分别为30.34%和25.26%;其次是东方金诚和中证鹏元,分别占比12.84%和11.25%,上海新世纪和大公国际的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36%和7.00%;其余评级机构业务量占比均不足3%,分化明显。

今年已是取消强制评级后的第三年。2021年2月,证监会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取消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强制评级要求,随后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实施债务融资工具取消强制评级有关安排的通知》,在发行环节取消债项强制评级要求,此后取消强制信用评级制度安排在品种上扩大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彻底进入无强制评级时代。

随着取消强制评级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国债券市场中无评级债券的占比显著上升,信用评级业务量明显减少。据联合资信的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中无评级债券的期数占比为57.10%,较2022年同期(50.43%)明显提升了6.67个百分点;公开发行市场债项评级项目数量为3239个,较2022年同期(3544个)下降了8.61%。

业内人士指出,无评级发行债券主要集中于一般短融、中期票据、一般公司债、企业债、证券公司债和证券公司短融几个券种,其中以短融为代表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受影响最大。

据业内评级机构数据显示,新发行短融中无评级债券占比已从2021年的56.20%攀升至2023年的93.04%,其中证券公司短融金融债中无评级债券占比攀升幅度较大,从2021年的43.10%上升至2023年的96.84%,不过中长期无评级发行债券有所增长但占比相对较低,“一方面或与发行人融资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短期债券的评级区分度不够”,一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

债项评级作为多数评级公司传统的主营业务,随着强制评级实施,营收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体评级业务成为主导,非评级创新业务也在逐步展开。

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在今年3月的中国债市信用风险展望论坛上表示,评级行业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评级行业回归服务投资者本源。评级机构的竞争重心从发行人转向投资人,评级机构纷纷加快市场化转型,积极开拓风险管理、证券估值、指数、数据、模型、绿色金融等非评级业务,非评级业务快速壮大,逐步由附属性的增值服务转变为独立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评级业务仍是评级机构主要的营收抓手。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对城投信仰的加持,信用利差急速压缩,较低发行利率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已逐步减少,外部评级机构更需顺应时代,打造更符合行业特色、更具有区分度的评级体系,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评级行业发展之路。

来源:财联社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