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

霰怎么念

霰,读作“xiàn”,是一个汉语常用字。它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指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是一种固体降水物,直径通常在2毫米至5毫米之间,质地坚硬,常在冬季或早春时节出现。

霰与雪和雨不同,霰是硬质的小冰粒,而雪则是柔软的六角形结晶体。霰在下落时速度较快,落地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有时还会夹杂着噼啪声,因此霰也常被称作“雪霰”、“冰霰”或“雪子”。霰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并且温度在零度上下波动,这种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冰晶,再不断聚集成为霰。

霰在古诗文中常常被用来描写冬天的景象。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的“折竹声”就是指霰落在竹子上发出的声响。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也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的“两三点雨山前”其实指的是霰。

霰除了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外,还经常出现在成语中,如“雨夹雪”和“风霜雨雪”。在现代汉语中,“霰”这个字的使用频率虽然不高,但它作为气象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在气象预报、农业、林业等领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