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精选 >

野望的翻译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与思考。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诗人的心境。“东皋”指东方田野,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薄暮”即傍晚时分,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徙倚”二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徘徊不定的姿态,“欲何依”则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进一步描写秋天傍晚的景象。树木被秋风吹拂,呈现出一片萧瑟之态;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余晖映照下显得格外苍茫。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入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寂寥的空间感,同时也暗示着人生如秋日般步入迟暮。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牧童赶着牛羊回家,猎人带着战利品归来,这些平凡的生活场景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相顾无相识”表达了身处繁华尘世中的疏离感,而“长歌怀采薇”则借用了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历史典故,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叹息。

综上所述,《野望》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部充满哲理意味的心灵独白。它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对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同时,此诗也体现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功名利禄,另一方面又厌倦官场纷争,向往田园生活。这种思想情感上的冲突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