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圆筒风筝制作过程,玩特技风筝还会DIY风筝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他佝偻着精瘦的身板,静静坐在小胶凳上,随手一甩,风筝竟稳当地飘于空中,时而左右乱窜、上升或俯冲,时而直坠地面又迅速回升……这样精彩又惊险的“特技飞行”几乎每天都在广州大学城中心湖上演,表演者正是82岁的广州老伯陈文盛。
风趣幽默、科技感十足的陈伯是中心湖的“名人”,其出神入化的风筝表演技术赢得无数称赞,而同时使用2部智能手机,精通微信、QQ和视频编辑软件,开放、新潮的人生态度让他交友无数,在总数超过200人的微信、QQ好友列表中,超过2/3都是大学城各大高校的年轻学子。
▎不走寻常路,八旬老伯坐着放风筝
“风势好时,初学者的风筝都容易起飞,但如果只待在空中不动,玩风筝就失去乐趣,必须制造一点新意,增加点艺术感。”广州大学城中心湖旁,82岁的广州老伯陈文盛在秋风中佝偻着腰背,坐在高约20厘米高的小胶凳上,不紧不慢地扯着风筝线,指挥空中的风筝做出一个个趣味十足的动作。
陈伯年轻时曾入伍参军,本想成为第一批国家义务兵役制下的空军飞行员,可因体重过轻,与飞行员失之交臂,最终成为一名雷达报话员,为此他不断学习并修正普通话发音,以准确、清晰的播报协助空军飞行训练事务的日常运行。
退伍后,他进入员村的自动化仪表厂工作,在一晚上需骑车十几分钟数次回厂抢修的工作强度下,50多岁时仍靠自学考取工程师资格证。
正因为这些年的不断学习,塑造了陈伯风趣幽默的为人处事风格以及开放前卫的思想,进而影响他退休后的人生追求。
▎DIY制作“限量版”风筝轮
退休后的陈伯喜欢上放风筝,起初拿着火柴盒或纸皮等简单工具收放风筝线。每当风势好时,在天河体育中心上空会整齐飘起一排或大或小的风筝,这样的场景却让陈伯觉得枯燥乏味,心里开始琢磨要怎样才能玩好风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练习放风筝的技术外,陈伯将目光投向风筝轮。多年前,他参考一些市面上出现的风筝轮样式,买来一些便宜的材料,加上家里的闲置物品,用一双巧手设计、制作出直径40厘米的“限量版”风筝轮。
“轮芯和不锈钢轮条都是买来的,但很便宜,轮条按约20厘米的长度锯断,再插入轮芯的孔中;手柄是将家里不用的木椅把手锯下,像一把手枪,十分威风;而引线管是折叠伞的伸缩柄。”陈伯笑言,引线管能调节长短,不仅携带方便,还能随时调整风筝放飞的高度,“放低空风筝时,不免遇上躲避行人的情况,这时将引线管拉高一下,风筝就能瞬间升高。”
时而左右乱窜,时而加速上升或极速下降,甚至直坠离地面只有十厘米距离的时候迅速回升……经过多年的练习,陈伯练就了一身控制风筝特技飞行的熟练技术,以速度快、动作精巧著称。有趣的是,从放飞风筝,到最终回收风筝,所有动作不仅一气呵成,陈伯还由始至终坐在一张小胶凳上,未曾挪动一下。
▎成为高校学子的“忘年之交”
2013年前后,陈伯带着自己的看家本领,来到广州大学城中心湖,在自娱自乐的同时,还因风筝结识了数不清的年轻人。每到周末,不少高校学生或游客来中心湖游玩,往往对陈伯的风筝表演拍手叫好,而他也乐意免费教学,分享有趣的生活见闻。久而久之,陈伯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还时不时相约放风筝。
陈伯伯手机中保留着学生们发给他的照片
怎样和这些年轻人保持联系?科技感十足的陈伯秀出随身携带的2部智能手机,一部用作打电话,另一部安装了微信、QQ和各种图片、视频编辑软件。记者发现,如今在陈伯的微信、QQ联系人列表中 ,就有234名好友,且约有2/3是广州大学城各大高校的年轻学子。
陈伯告诉记者,他喜欢新事物,早在2012年就开通微信,认识一大帮年轻人后,又自学摄影、图片和视频编辑软件,方便精修图片或制作成视频后,再传送分享。“微信对发送的文件大小有限制,而QQ就方便多了。”陈伯分享不同软件的使用心得。
“把头发撩起来,微微仰头,迎着湖风往镜头这边微笑。”在放风筝的同时,陈伯还经常客串摄影师,为高校学生和游客给出摆姿势建议。“湖风吹起金丝发,响声犹似浪淘沙。”陈伯用2句即兴的打油诗,形容在他手机留下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无论做人或做事,要打造一定的艺术感,寻找当中的有趣之处,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厌烦感,既娱乐自己,又为大家带来欢笑。”陈伯说。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意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碧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波
视频拍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碧君、李波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晓溪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晓宜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