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t,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2、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
3、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6、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7、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8、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9、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
10、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11、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12、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 ”“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
13、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14、“一题多解”与“算法多样化”是有区别的。
15、一般来说“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6、而“算法多样化”是面向群体,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算法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别人的优势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
17、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18、但是数学是讲究“最优化”的,数学中“算法最优化”的含义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
19、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明确,要负责任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学生掌握那些公认的最佳的、最优的、最基本的算法。
20、曾经看到一些计算课,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十多种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地催问:还有什么方法?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直到临下课时才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1、结果班级一些思维慢的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最终也不知道哪个方法最好。
22、这种教学效益是不是太低了?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
23、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24、在课改中,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情境设置”?“情境设置”的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
25、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的作用有:其一,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6、数学是抽象的,但是对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数学现象。
27、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
28、为了降低对小数抽象性理解的难度,教材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商店的商品价格。
29、在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元角分的知识来感悟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
30、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31、同样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一位教师这样创设情境:我们来到数字王国,数字1,2,3踢皮球,一会儿是1跑在前面:1.23,一会儿是2跑在前面:2.13,……有近10分钟的时间停留在数学王国的情境渲染中,才说:这就是小数。
32、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还没理解。
33、这种情境设置是不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4、”“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5、”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36、“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都不能满足于学生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的操作和参与,而应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他们的动手实践产生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是否引起并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教师指导的最佳介入时期在哪,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支持是什么。
37、但是在某些课堂上曾经看到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往往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38、比如,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例1,小猴分桃,计算12÷3=?提问了几个学生,都已用平均分和乘法口诀算出,教师又说:分组讨论,用小棒分一分。
39、这时学生对已经会做的题目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多数都在玩小棒。
40、这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就有些太形式化了。
41、这种形式化,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也失去了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怎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
42、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
43、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
44、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
45、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46、这是“圆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堂教学片段,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给出问题提纲:1.半径、直径都有哪些特征?2.怎样验证这些特征?3.怎样寻找一个圆的圆心?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47、师: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直径?为什么?生1: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可以得到无数条直径,所以圆有无数条直径,并且所有直径都相等。
48、生2:圆上有无数个点,每一点与圆心的连线都是圆的半径,半径就有无数条。
49、师:怎样找圆心?生:将圆片按不同方向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50、师:黑板上的圆,不能对折,怎样找圆心?生1:在圆内做一个顶点在圆上的长方形,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51、生2:用直角板在圆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心就是圆心。
52、生3:我看见家里装修时,师傅对墙上的圆找圆心,是先用水平尺找到圆上的最高点,再在最高点上用“线坠”找直径,之后确定圆心。
53、生4:连接圆上两点得到线段,在这个线段的中点做垂线得到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
54、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55、这堂课很充实,是一节效果好、效率高的好课。
56、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57、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
58、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