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肉毒梭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预防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肉毒杆菌又称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梭菌。它是一种神经毒素,毒性很大,对人的致死剂量约为0.01毫克。这种毒素耐胃酸,但不耐热。A型毒素在805分钟可被破坏,B型毒素在8815分钟可被破坏。毒素可以在干燥、密封和黑暗的条件下储存多年。因为这种毒素毒性很大,无色无嗅无味,不易察觉,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范。
[传播途径]
1.传染源:家畜、家禽和鱼类是传染源。这种真菌的孢子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病菌从动物(主要是草食动物)的肠道排出,污染土壤和沿海沙土,从而污染食物和饮料制成罐头。如果加热不足,这种真菌产生的孢子不会被破坏,缺氧的环境会使肉毒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
2.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物。中毒食物的种类有:
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臭豆豉、霉变豆腐、豆渣、豌豆酱、蚕豆酱、红豆酱、霉变豆等。
发酵面制品:玉米粉糊、麦麸糊、甜面酱、米松糊、酱油等。
动物性食物:以及不新鲜的腊肉、臭羊肉、熟羊头肉、坏猪肉、死驴肉、羊肉、猪肉、臭鸡蛋和鱼、咸鱼、腊肉、牛肉干、马肉干、烤牛肉等。
其他:腌制江豆、烂土豆、发霉玉米等。
这些食品的工艺流程有:
食品原料还是本地产品,都有被肉毒梭菌孢子(尤其是强毒株)污染的可能;
基本处于厌氧发酵状态;
将发酵好的食物放置在环境温度25~ 35之间(火墙旁或炕上);
豆瓣酱做好之后,加入少量的盐和调料,并不能改变豆瓣酱的性质。
肉毒杆菌的繁殖不一定需要严格的缺氧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但E型菌在6的低温下也能繁殖并产生毒素;a型和b型细菌能产生蛋白水解酶,使食物变质。而E型菌不产生这种酶,所以食物不会变质,容易疏忽而致病。
在战争环境中,敌人可以利用肉毒杆菌毒素通过气溶胶传播,广泛污染饮用水、食物和器皿。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集体中毒。
3.易感性一般为易感,不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感染。
【致病特征】
肉毒中毒的范围是由含有肉毒中毒的食物的传播决定的。在中国,肉毒中毒往往以两种形式发生:集体爆发,往往发生在某个食堂,大部分员工和家属一起食用同一种有毒食品,导致数十人甚至更多人中毒。比如1960年青岛,450人一起吃蒸肉罐头,75人肉毒中毒。这也是中国30年来罕见的肉毒中毒事件。医院邻近连锁发病:往往是一个家庭主妇做发酵豆制品或发酵面条。由于发酵豆制品多为少量的佐餐食品,发病初期较为分散,发病时间不一。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出现相同性质、相同类型的临床表现。有些家庭主妇无意中把有毒的发酵豆制品给了邻居,导致邻居中毒。因此,由于中毒食物的传播,疾病的传播范围也会相应出现。这一特征仍然是中国肉毒中毒最重要和最常见的特征。
【致病病理学】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被上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小肠和结肠后,慢慢被吸收,胃酸和消化酶都破坏不了。因此,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肉毒毒素被吸收后,主要作用于脑神经核、周围神经、肌肉关节和植物神经末梢,阻断胆碱能神经纤维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末梢突触前被阻断,从而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和运动障碍,产生弛缓性麻痹。但肌肉仍能保持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性,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能恢复瘫痪肌肉的功能。
病变主要是脑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变性,使相应肌群瘫痪,脑干核受损。并且脑膜明显充血水肿,广泛点状出血和血栓形成。显微镜下,神经节细胞变性。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 ~ 36h,最短2 ~ 6h,老年人可达8 ~ 10d。中毒剂量越高,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
起病突然,发病初期可出现头痛、头晕、眩晕、乏力、恶心呕吐(E型菌恶心呕吐较重,A型菌、B型菌较轻);后来眼内外肌肉变得麻痹,出现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眼部症状。以及口腔和咽部的潮红,伴有咽痛,如咽部肌肉麻痹,导致吸吮困难。肌肉无力主要出现在颈部和四肢近端。因为颈部无力,头部前倾或偏向一侧。腱反射可对称减弱。
植物的神经末梢先兴奋后抑制,所以泪腺、汗腺、唾液腺的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血压先正常后升高。脉搏先慢后快。常有顽固性便秘、腹胀、尿潴留。病程中,意识清醒,感觉正常,没有发烧。血、尿、脑顶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变化。轻度患者在5 ~ 9天内逐渐恢复,但全身无力和眼肌麻痹持续时间较长。重症患者大多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死亡率为30 ~ 60%。死亡原因为球麻痹引起的误吸失败、心功能不全和吸入性肺炎引起的继发感染。
偶尔,婴儿吞下少量肉毒杆菌孢子,在肠内繁殖,并产生神经毒素。吸收后,婴儿可能会因突然瘫痪而突然死亡(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诊断依据】
1.有食用可疑食物史,尤其是火腿、香肠、罐头或瓶装食物。同餐吃饭的人集体生病。潜伏期最少2小时,最长14天,多数为12-16小时。
2、临床表现以颅脑和嵴髓的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意识始终清楚,感觉不受影响。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复视、斜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唿吸困难等。
3、发病期病人大便中能分离出A、B或E型肉毒杆菌。
4、发病期病人的血清中亦能检测到肉毒杆菌外毒素。确诊可用动物试验查患者血清及可疑食物中的肉毒毒素,亦可用可疑食物进行厌氧菌培养,分离病原菌。在战争环境中,须警惕敌人施放含肉毒素的气溶胶;如有可疑,可将气溶胶从附着处洗下,进行动物试验。
1、动物试验:
(1)取早期血清注入小白鼠(或豚鼠、小猫)腹腔,每鼠1毫升,对照组分别加用A、B、E、F型抗毒素,如有肉毒毒素,则小白鼠出现唿吸困难及蜂腰(腰部凹下如蜜蜂)和失声,但加用同型抗毒素者无症状。
(2)取可疑食物生理盐水浸出滤液,用上述方法注入小白鼠腹腔,观察结果,另外以经100℃加热20分钟灭毒的浸出滤液为对照。
(3)禽类眼睑注射法,将标本液0.1~0.5毫升注射于鸡、麻雀或鸽子等一侧下眼睑皮下,另侧注射稀释用液作对照。如眼睑闭合,可判定标本中含有肉毒毒素。根据标本中毒素量不同,检出时间从十几分钟到48h不等。如将不同型别的抗毒素分别加入标本液,则可借以判定毒素的型别。
2、间接血凝试验 用肉素抗毒素致敏的红细胞来检查可疑食物浸出液有无毒素,特异性及敏感度都很高。
【鉴别诊断】
与嵴髓灰质炎、白喉后神经麻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毒蕈及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等相鉴别。
【治疗】
1、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治疗多价肉毒素(A、B、E型)对本病有特效,必须及早应用,在起病后24h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剂量每次5~10万单位,静脉或肌肉注射(先做血清敏感试验,过敏者先行脱敏处理),必要时6h后重复给予同量1次。在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每次1~2万单位。病程已过二日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2、对症治疗 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并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瘫痪加重。患者于食后4h内可用5%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及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素。咽肌麻痹宜用鼻饲及输液。唿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唿吸麻痹者用人工唿吸器。为消灭肠道内的肉毒杆菌,以防其继续产生肠素,可给予大剂量青霉素。还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等措施。出院后10~15日内应避免体力劳动。
3、化学疗法 近年有人采用盐酸胍35~50mg/kg/d,分4~6次口服。据报道有促进末梢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因而能改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增加肌张力,缓解中毒症状。
【预防】
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尤应注意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类及豆类亦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
在战争情况下,应慎防敌人散布肉毒毒素的气溶胶污染饮水,引起集体中毒。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精制肉毒抗毒血清预防,1000 ~2000 u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3次。经常食用罐头者,可考虑注射抗毒血清预防。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